2014年5月3日

宜蘭釣行手記



宜蘭釣行手記     (劉晉奇. 2014. 4.2.)


由於很多事持續在忙,今年一直遲遲未開釣,算一算也過了三個月了。說實在的,這段日子也無心釣魚,否則,再忙也要去溪邊跟魚兒喝一杯咖啡。

2013 年第四季的幾次釣遊,值得做個記錄,尤其是一趟感覺不錯的宜蘭釣行。某天,好友冠仔跟我報了兩個宜蘭釣點,相片傳過來後,看起來覺得不錯,於是找一天空檔就溜去宜蘭。

第一個釣點,是一條小山溪連接灌溉渠,靠山邊,水源看來應是湧泉。水清澈見底,水底布滿鵝卵石,水色一看就很讚,心想好歹有石賓和溪哥,甚至有部落格報導此處有苦花。可是我在現場拋了無數竿卻一直槓龜!在寒流和細雨之下,槓龜是何等慘烈!受不了如此不堪,釣餌改拋在腳邊的灌溉渠道,接著一尾一尾的福壽仔被釣起。這裡的福壽仔有一個巴掌大,雖然我很討厭福壽仔,但此時用八工竿來欺負這群福壽仔,拉起魚來心裡不會空虛。

我在宜蘭用的釣餌仍採用萬能餌、蚵粉、南極蝦粉混合餌,根據一年多來的瑞芳基隆河心得,以上這味最好用,從石賓、溪哥,到鯽、鯉通吃。不過,基隆河的福壽仔對這味餌是不屑一顧的,新店溪的福壽仔也是不屑,而這味餌只在基隆四腳亭釣過一尾小吳郭魚。同樣的餌,在基隆河和新店溪對於福壽仔失效,在宜蘭竟可釣起福壽仔,這印證了同種魚在不同環境之下食性會不同。

這灌溉渠的水超乾淨,福壽仔肉質想必鮮美,但我不吃自己釣的魚,此次也不打算帶魚回家裡的魚缸,所以全數放回。放生前曾問一旁的在地阿伯要不要魚,他說不需要,感覺他到此地是專釣福壽仔回去料理的,心想這阿伯不接受我給的魚,應該是堅持只吃自己親手釣上的魚,此乃釣魚人的一種堅持!


[小山溪]

[灌溉渠]

[福壽仔1號]

[福壽仔2號]

[福壽仔3號與八工竿]


待了幾小時後,換了另一釣點,也是冠仔相報的。這處在頭城,靠近雪山隧道,也是灌溉渠,但水質超爛,滾滾黃水,一旁還在做水溝工程,我下竿前仍不斷懷疑自己該不該停留此處。

下了竿才知痛快,釣餌一丟下水,連浮標都站不起來,硬被拖入水中。這種亂七八糟的浮標魚訊,想必就是苦槽仔大軍壓境了,一起魚,果然是老朋友苦槽仔!上回在汐止金龍湖只遇到一尾苦槽仔,十分惆悵,此時在宜蘭遭遇苦槽仔大軍,足以彌補內心遺憾。心裡想到大學時代的台南虎頭埤,同樣是如此亂七八糟的浮標魚訊!苦槽仔活動範圍是水域表層,浮標尚未站立呈靜力平衡時,就被苦槽仔拉走了,這種釣遊有何樂趣呢?拉個十幾竿就膩了!不過,能讓我回憶到大學時代的事,就是快樂。

苦槽仔大軍不可能一直拉餌的,偶爾換個標點拋竿,躲過苦槽仔干擾,浮標仍有機會站立呈靜力平衡。這時福壽仔來了,一連起了好幾尾,跟上一個釣點一樣,這兒的福壽仔也吃腥餌。

天暗前,釣上一尾俗稱泰國鯽的魚。我終於在宜蘭溝渠和此魚相見,一看就是外來種,釣友 Eric 部落格曾經多次談過這魚。不過從魚外表看來,不像水族館賣的泰國鯽。



[滾滾黃水的灌溉渠]

[苦槽仔]

[福壽仔4號]

[福壽仔5號]

[俗稱的泰國鯽]

[苦槽仔一堆]


行文到此,要來討論一下魚種。台灣人稱的「福壽仔」屬於吳郭魚系列的一種,甚至是吳郭魚的泛稱。在文獻上,台灣的吳郭魚類有以下三個種:

(1) 尼羅口孵魚 (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)  [參考網頁連結]
(2) 莫三比克口孵魚 (Oreochromis mossambicus)  [參考網頁連結]
(3) 吉利慈鯛 (Tilapia zillii)  [參考網頁連結]

以下是台灣魚類資料庫裡的照片與圖片。(圖片來源: 台灣魚類資料庫  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home.php )

(1) 尼羅口孵魚: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ecopic/large/fp01423.jpg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_picture/dpi600/Jheng1621.jpg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_picture/dpi600/a737-07.jpg

(2) 莫三比克口孵魚: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images/FRIP/500dpi/FRIP21422.jpg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_picture/dpi600/Jheng1620.jpg

(3) 吉利慈鯛: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images/NTOU/large/NTOUP200910-105.jpg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_picture/dpi600/Jheng1622.jpg


台灣魚類資料庫 還提供檢索表:




以上的分類檢索,主要靠魚鰭和側線鱗片來分類。如「D. XV-XVI, 11-12」,D 是指背鰭,「XV-XVI」表示背鰭硬棘為 15-16 條,「11-12」表示背鰭軟條為 11-12 條。又如「A. III, 10」,A 是指臀鰭,III代表臀鰭硬棘為 3條,10 代表臀鰭軟條為 10條。又如「V. I, 5」,V 是指腹鰭,I 代表腹鰭硬棘為 1條,5 代表腹鰭軟條為 5條。此外,「L. l.」代表側線鱗片,後接數字為鱗片數,此類慈鯛有上下兩段側線。(魚鰭之硬棘和軟條可參考:這圖)

若真抓魚來數以上這些數字,便可依上表分辨出種類。但問題是你在野外釣魚時很難這樣數,而側線鱗片更是難數,所以還是得靠明顯的外表特徵來分辨三種魚。

綜合《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》和《台灣的外來入侵淡水魚類》兩書,以下是三種魚的外表特徵重點:
(1) 尼羅口孵魚:鰓蓋有一黑斑。幼魚在背鰭軟條部有一藍斑,此藍斑隨成長而分散成條紋狀。體側灰黑,條紋 4~6條。
(2) 莫三比克口孵魚:鰓蓋、體側中央、體側後部 3處各有一個黑斑。體色偏綠色,條紋 6~7條。
(3) 吉利慈鯛:鰓蓋後緣有一暗斑。背鰭第 1~4根軟條的近基部處有圓形大黑斑。體呈淡棕色,條紋 6~8條。

但是,整理完上述特徵,我個人覺得仍難分辨,例如我釣的福壽仔 1號是哪一種?福壽仔 5號又是哪一種?看來很像尼羅口孵魚或吉利慈鯛。根據文獻,台灣的吳郭魚家族多已混種,另有其他種如 Oreochromis aureus 的加入,是否因為混種而讓人難以分辨?

「福壽仔」即「福壽魚」,正確來說是尼羅口孵魚和莫三比克口孵魚之混種,而此種進一步改良,又成了現今有名的「台灣鯛」。

最後,那條外來種泰國鯽又是啥麼?有 blog 說是「紅胸側」,對照《台灣的外來入侵淡水魚類》一書,照片看起來好像是,又好像不是,因為尾鰭不像,但書上說紅胸側 (Puntius orphoides) 已攻佔全宜蘭水域,看來應是這魚了。


其他參考資料:
1.認識吳郭魚(中山大學BBS).
http://bbs.nsysu.edu.tw/txtVersion/treasure/lure/M.968199219.A/M.968199256.A.html
2.吳郭魚wiki.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D%97%E9%9D%9E%E9%B1%BC



Flag Counter

4 則留言:

  1. 您好,第一個釣點我常去。沿著渠道往上游走,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湍急的水流中有為數不少的石賓貼底翻滾,尋找水流稍緩處是下竿的標點。這一線釣點下竿最大的挑戰是快速的流水及對岸山壁下垂的竹枝,是釣組的殺手。魚穫則多為石賓、渓哥及少量的苦花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Luke 兄, 謝謝您的回應.
    當天我沒再走到溪的上游, 觀察地形時也發現樹枝太多,下竿很難.
    釣福壽時也被竹枝毀掉一組釣組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請問宜蘭哪呢 有地名嗎 謝謝分享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大哥您好
    懇請透露釣點一
    o8717387@yahoo.com.tw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