槓龜這事 (劉晉奇. 2012.12.16.)
若是釣魚人,應該都槓龜過,除非是神人。
「槓龜 (kong-ku)」一詞到底是怎來的?為何將「釣不到魚」稱為「槓龜」?我釣這麼久的魚,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,只知道 n年前大家樂和六合彩盛行時,簽牌不中就稱為「槓龜」,而釣不到魚也被稱為「槓龜」。如今,「槓龜」一詞早已成為日常用語。
拜 Google 之賜,在 NOW News 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:「摃龜說文解字篇」, 該文推測摃龜一詞的來源有兩種:
(1) 「摃龜」此詞出自日本野球運動常用語 skunk(零分),於日據時代傳進台灣。skunk 被唸成日語發音類似 kun-ku,轉為台語則成為「槓龜 (kong-ku)」的發音。
(2) 「摃龜」與台灣諺語「上帝公跋輸筊:當龜」有關。
以上兩種說法均是引自網路討論,並非學者之考證。總之,摃龜就是零分,好慘 …
自從我重拾釣竿後,唯一的全天摃龜事件,是發生在新店的青潭溪,當天去了兩個地點全槓。事件時間是今年春天,那天寒流來襲,氣溫 12 度,下著小雨,我穿著雨衣在溪邊做了半天的白工。釣不到魚,一旁還來了貓咪討魚吃,這貓真不識相。
若以地點為計算單位,最近在碧潭也槓了一次龜。那天原想在碧潭左岸邊的階梯下竿,無奈該處水太淺,便改往北二高大橋下游處的大水域下竿。雖然左右都有釣友,但風很大,覺得狀況不妙,果然枯坐兩小時沒魚訊,於是快快收工,轉到另一個地點繼續釣魚。
野外釣場狀況萬變,天冷、天熱、風大、水濁都會造成槓龜,若釣場前一天被別人清場過,也會造成槓龜。總之,若是沒魚,或是魚不咬餌,確定沒輒了,就要撤退更換地點,千萬不要硬撐,因為撐久了也未必是你的,硬撐下去是會槓龜的。
(碧潭附近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