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姓爺驅逐荷蘭人的那段歷史(五) (劉晉奇. 2011.4.25.)
六、國姓爺艦隊渡海
根據楊英的《從征實錄》,國姓爺於永曆15年(1661年)陰曆正月的一次會議中,對部將們說了以下的話 (註53):
「天未厭亂,閏位猶在,使我南都之勢,頓成瓦解之形。去年雖勝達虜一陣,偽朝未必遽肯悔戰,則我之南北征馳,眷屬未免勞頓。前年何廷斌所進台灣一圖,田園萬頃,沃野千里,餉稅數十萬,造船制器,吾民麟集,所優為者。近為紅夷占據,城中夷夥,不上千人,攻之可垂手得者。我欲平克台灣,以為根本之地,安頓將領家眷,然後東征西討,無內顧之憂,並可生聚教訓也。」
上文「閏位」的意思是「不正統的皇位」,國姓爺指的是清朝的順治皇帝。1660年,清朝將軍達素至福建,統領滿漢聯軍攻打鄭成功,但最後達素兵敗,被順治皇帝調回北京問罪,達素則自殺。國姓爺說的「去年雖勝達虜一陣」,就是指打敗達素之事。
鄭成功在會議中說了上述的話後,大部份將領都面有難色,其中,吳豪因為曾到過台灣,他說台灣狀況是「風水不可,水土多病」,此言讓鄭成功很不高興,但楊朝棟則倡言可行 (註54)。不過,無論會議有何爭論,鄭成功早已決意攻台,且傳令大修船隻,等候命令出征。
永曆15年陰曆3月23日(陽曆1661年4月21日),鄭成功的攻台艦隊由金門料羅出發,於陰曆24日抵達澎湖 (註55)。據估計,此役的鄭軍兵力約有25000人 (註56)。暫駐澎湖的大軍,於陰曆27日遇到阻風而無法出航,又因攜帶的糧食不多,接著面臨缺糧危機。鄭成功大軍不多帶糧食,是因為「何廷斌稱數日到台灣,糧米不竭」(註57)。
鄭成功在澎湖面臨缺糧問題,雖天候不佳,不得不令艦隊開航。《從征實錄》記載 (註58):
「藩驚乏糧,又恐北風無期,隨於三十晚傳令開駕。時風暴未息,風雨陰霧,管中軍船蔡翼並陳廣等跪稟:『暫候風雨開駕』。藩諭曰:『冰堅可渡,天意有在,天意若付我平定台灣,今晚開駕後,自然風恬浪靜矣。不然,官兵豈堪坐困斷島受餓也?』是晚一更後,傳令開駕,風雨少間,然波浪未息,驚險殊甚。迨至三更後,則雲收雨散,天氣明朗,順風駕駛。」
關於鄭成功登陸台灣鹿耳門,《從征實錄》記載 (註59):
「四月初一日黎明,藩坐駕船即至台灣外沙線,各船魚貫絡繹亦至。辰時天亮,即到鹿耳門線外。本藩隨下小哨,由鹿耳門先登岸,踏勘營地。…」(註:小哨就是小船)
對於鄭成功到達台灣的日期,較可信的中文資料《從征實錄》和《海上見聞錄》均寫為永曆15年陰曆四月初一 (註60)。不過荷蘭文獻均記錄為陽曆1661年4月30日,此日換算為陰曆是四月初二,與中文資料差一天。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荷人資料是正確的,所以《從征實錄》裡有關鄭軍征台的所有記錄,可能都與實際差一天。此外,《台灣外記》寫的登陸日期是永曆15年陰曆二月初八,這誤差更大 (註61)。
1661年4月30日的破曉,在大員這邊的熱蘭遮城,荷蘭人看到數百艘的船艦出現在福爾摩沙的海岸線外 (註62)。可能是出於情報錯誤,或是因惡劣天氣問題,福爾摩沙的荷蘭人對於鄭軍由金門出發和駐紮澎湖,完全是一無所知,直到鄭軍船艦出現在外海,才知大敵當前。
根據荷蘭土地測量師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 (簡稱梅氏)的《梅氏日記》記載 (註63):
「去年四月最後一天(1661年4月30日),星期六,上午約十點鐘,我正在赤崁的普羅岷西亞市鎮外面的中國醫院,指示幾個中國水泥匠建造大門的地方時,突然看到大員城堡(熱蘭遮城)上飄著旗子。那時我想,大概是長官閣下要渡航來此或要去那狹陸,因此,我就去普羅岷西亞市鎮。在那裡聽見大家說,國姓爺率數百艘戎克船來到鹿耳門港道,地方官Valentijn已從大員趕回來了。於是我去城堡(普羅岷西亞城)。戎克船很多,匆忙之間無法計算數量,也看見其中幾艘已經駛入鹿耳門港道。」
[上圖. 國姓爺艦隊路線圖.]
大員長官揆一擔心的事,終於發生了,國姓爺大軍已兵臨城下。
鄭成功等候海上的北風逐漸停止,改吹西南季風後,才渡海進攻福爾摩沙,這樣一來,大員的荷蘭帆船就很難跑回巴達維亞求救了 (註64)。國姓爺這個決策是十分高明的,不過他萬萬沒料到,後來竟有一艘大員派出的荷蘭帆船,硬著頭皮逆風抵達巴達維亞,並討到了救兵。
[註解]:
(註53) (南明) 楊英,《從征實錄》,南投:台灣省文獻委員會,1995。
(註54) 同註53。
(註55) 同註53。
(註56) C.E.S.,《’t Verwaerloosde Formosa》(Neglected Formosa),1675。此書中譯本:李辛陽、李振華譯,《鄭成功復台外記》,台北: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,1955。
(註57) 同註53。
(註58) 同註53。
(註59) 同註53。
(註60) (清) 阮旻錫,《海上見聞錄》,南投:台灣省文獻委員會,1995。
(註61) (清) 江日昇,《台灣外記》,台北:智揚,1988。
(註62) 同註56。
(註63) 江樹生譯註,《梅氏日記:荷蘭土地測量師看鄭成功》,台北:漢聲雜誌,2003。
(註64) T. Andrade著,鄭維中譯,《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?》,台北:遠流,2008。
(待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