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24日

台灣溪哥分類的變更(續)



台灣溪哥分類的變更(續)      (劉晉奇. 2012. 2.13.)


本文針對「台灣溪哥分類的變更」一文,做進一步的補充。

2007年,曾晴賢老師等人有篇文章提到平頷鱲(Zacco platypus)與長鰭馬口鱲(Opsariichthys evolans)的分辨方法,其重點如下[1]:

1. 張詠青(2005)提到成熟雄性長鰭馬口鱲的體側有藍綠色橫斑(由體背延伸至腹側的斑紋)。成熟雄性平頷鱲頰部下方有一個條狀的追星棒(追星相連)。
2. 成熟雄性長鰭馬口鱲胸鰭末端明顯超過腹鰭起點,然而無論任何發育時期雌雄平頷鱲的胸鰭末端 均遠不及或僅達腹鰭起點。
3. 除了成熟雄性魚體之外,其他時期的魚體外形不易用來區分平頷鱲和長鰭馬口鱲。
4. 一般來說,平頷鱲體型大於長鰭馬口鱲。
5. 在行為方面,將長鰭馬口鱲與平頷鱲同時飼養於水族缸內,長鰭馬口鱲會因為驚嚇而出現明顯的跳躍行為,平頷鱲則不會躍出水面。

由該文章所附的照片來看,除了用胸鰭長短來區分兩者,最明顯的就是平頷鱲特有的「追星棒」。


參考文獻
[1] 廖德裕、林弘都、王豐寓、曾晴賢,台灣產鱲屬魚類的簡易區分法。自然保育季刊 (2007) 57:33-36。http://tesri.coa.gov.tw/files/tesri_nature/990/57-6s.pdf 



Flag Counte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