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14日

關於康熙帝擒拿鰲拜之事



關於康熙帝擒拿鰲拜之事       (劉晉奇. 2014.9.14.)


鰲拜(亦有史書寫為鼇拜),滿洲鑲黃旗人,據清代的史書《清史列傳》記載,其人其事約略如下 [1]:
(1) 清太宗皇太極崇德二年(西元1637年),鰲拜隨武英郡王阿濟格(多爾袞之弟)攻打明朝的皮島,身先士卒,攻克皮島,皇太極因此賜號「巴圖魯」給鰲拜。
(2) 清軍入關後,鰲拜隨清軍掃蕩流寇(農民軍),於順治三年(1646年)斬殺流寇張獻忠。
(3) 順治十八年(1661年),順治帝駕崩,康熙帝玄燁即位。鰲拜、索尼、蘇克薩哈、遏必隆四人被任命為輔政大臣,輔佐年僅八歲的康熙帝。
(4) 因鰲拜長期結黨專擅,康熙帝於康熙八年(1669年)命令議政王大臣將鰲拜治罪,但康熙帝說:「但念鰲拜在累朝效力年久,且皇考曾經倚任,朕不忍加誅。姑從寬革職、籍沒,仍行拘禁。」鰲拜最後死於禁所中。

不過,在上述《清史列傳》的鰲拜傳中,並未記載康熙帝智擒鰲拜之情節。在民國十六年完稿的《清史稿》中,於鰲拜列傳中亦未載有相關情節 [2]。



上圖, 鰲拜像. 



然而在《清史稿》的聖祖(康熙帝)本紀中,對於鰲拜在康熙八年被康熙帝機智擒拿之事,則有以下記載 [3]:

「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,特慮其多力難制,乃選侍衛、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。是日,鰲拜入見,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。」 (拜唐阿,為滿語,指清朝各衙門管事而無品級者 [4])

中國學者姚念慈在其《清初政治史探微》一書中,認為《清史稿》上述情節是來自清代昭槤寫的《嘯亭雜錄》一書 [5]。《嘯亭雜錄》之記載更為生動,書中〈聖祖拏鰲拜〉一節之文字如下 [6]:

「余嘗聞參領成文言,國初鰲拜輔政時,凡一時威福,盡出其門。因正白旗圈地事,以直隸總督朱公昌祚、巡撫王公聯登、戶部尚書蘇公納海與之齟齬,乃將三公立加誅夷,聖祖不預知也。嘗託病不朝,要上親往問疾。上幸其第,入其寢,禦前侍衛和公托見其貌變色,乃急趨至榻前,揭席刃見。上笑曰:『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,不足異也。』因即返駕。以弈棋故,召索相國額圖入謀畫。數日後,伺鰲拜入見日,召諸羽林士卒入,因面問曰:『汝等皆朕股肱耆舊,然則畏朕歟,抑畏拜也?』眾曰:『獨畏皇上。』帝因諭鰲拜諸過惡,立命擒之。聲色不動而除巨慝,信難能也。」

此外,成書於民國初年的《清史紀事本末》亦記載 [7]:

「鰲拜驕恣日甚,帝患之,召吏部右侍郎索額圖入謀,索額圖乃請解侍郎任,為內廷一等侍衛。日選小侍衛十餘人,教之習布庫戲,鰲拜或入奏事,並不之避,益以朝廷弱而好弄,更無復顧忌。是日入內,忽為習布庫者所擒,十數小兒,立執之付詔獄。」 (所謂的「布庫」,就是摔跤腳力遊戲。)

不過,最權威的清代官修史書《清實錄》中的《清聖祖實錄》,卻無記載鰲拜被抓的經過,實錄中僅說明鰲拜入獄定罪之事。《清聖祖實錄》有以下文字 [8]:

「戊申。命議政王等,拏問輔臣公鰲拜等。諭曰,前工部尚書員缺,鰲拜以朕素不知之濟世,妄稱才能推補。通同結黨,以欺朕躬。又奏稱戶部尚書缺,太宗文皇帝時,設有二員,今亦應補授二員。將馬邇賽詢情補用。又鰲拜於朕前辦事,不求當理。稍有拂意之處,即將部臣叱喝。又引見時,鰲拜在朕前,理宜聲氣和平,乃施威震眾,高聲喝問。又科道官員條奏,鰲拜屢請禁止,恐身幹物議,閉塞言路。又凡用人行政,鰲拜欺朕專權,恣意妄為,文武各官,盡出伊門下。…」

鰲拜被抓過程,如此大事,《清聖祖實錄》卻無記載,耐人尋味。

不同史書有不同的記載,要如何將歷史事件還原,是歷史學家的任務。史學家普遍的看法,是相信「康熙帝智擒鰲拜」為真。

綜觀以上的《清史稿》、《嘯亭雜錄》和《清史紀事本末》記載,關於康熙帝智擒鰲拜的情節,整理如下:
(1) 康熙與索額圖密謀欲抓鰲拜。
(2) 康熙培養了一批摔跤好手,用來抓鰲拜。
(3) 康熙刻意讓鰲拜時常看到這批摔跤好手,鰲拜看了後以為是兒戲,不以為意,毫無警覺。
(4) 時機一成熟,趁鰲拜入宮時,康熙便命令這批摔跤好手擒住鰲拜,把他送到大牢。

至於鰲拜被抓的當時,康熙皇帝是不是在一旁?文獻記載似乎不很清楚。

許多歷史學者皆以上述史書的記錄情節,認為康熙這個少年皇帝機智過人。而清朝野史、小說、電視劇和電影,對於康熙皇帝帶人擒拿鰲拜的情節描述,應是以上述史書記載為藍本,再將情節加以延伸。

為何康熙皇帝不直接下令罷黜鰲拜?而要使用「智擒」方式?一般的說法是:鰲拜黨羽勢力過大,不易鏟除,若硬碰硬,可能危及皇帝,因此皇帝只好在不打草驚蛇的狀況中,智擒鰲拜。當然,要先抓帶頭做亂的人,才可瓦解亂黨。

不過,姚念慈在其《清初政治史探微》一書中,提出不同的看法。他的看法要點整理如下 [5]:
(1) 康熙八年,玄燁已親政兩年,為何不以正常途徑明諭罷免鰲拜?卻要用戲劇性的手段用計擒之?治學者不能無惑。
(2) 鰲拜一黨,打擊異己,強奴欺主,是確實的事。但鰲拜真威脅到皇帝玄燁本人?則未必如此。
(3) 以滿洲傳統,鰲拜為異姓臣子,為皇帝的奴才僕人。鰲拜要危害皇帝,在家法甚嚴的滿族社會中,為天方夜譚。
(4) 雖然玄燁已親政,若無孝莊太后首肯,玄燁無權廢掉輔臣。玄燁遲遲不見鰲拜有歸政之意,亦不見孝莊太后有催促之旨,於是自行用計抓住鰲拜,迫使孝莊太后同意他結束輔臣體制。
(5) 玄燁不以正常途徑罷免鰲拜,並非懼怕鰲拜,而是礙於孝莊太后的反對。

無論如何,康熙帝玄燁機智擒拿鰲拜之事,後人是很感興趣的。


參考文獻
[1] (清),《清史列傳》,卷六。北京:中華書局,1987。
[2] 趙爾巽等,《清史稿》,卷二四九,列傳三十六。北京:中華書局,1977。
[3] 趙爾巽等,《清史稿》,卷六,本紀六。北京:中華書局,1977。
[4] 百度百科,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654346.htm (Dec. 1, 2010)。
[5] 姚念慈,《清初政治史探微》。瀋陽:遼寧民族出版社,2008。
[6] 昭槤(清),《嘯亭雜錄》。北京:中華書局,1980。
[7] 黃鴻壽,《清史紀事本末》,卷十二。台北:三民書局,1973。
[8] (清),《清聖祖實錄》,卷二十九。




Flag Counte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